商务视点
追问中国英利 探寻隐秘故事
2010-08-22 12:22  浏览:6850
因为世界杯的利好,英利收盘价从6月7日的8.41美元到7月7日11.6美元,一个月股价上涨了3.19美元,涨幅高达37.93%。

    事实上,赞助世界杯初期,英利内部对此轮营销的目标要求并不高。“当时只想能引起三类人关注就满足了,一是球迷,他们能模糊记起有英利这么一个发音;另一类是想知道公司的人,他们愿上网查询;第三类则是业内人士。”    

    为了让人记住英利两个字,苗连生非常聪明地选择了汉字。“一是要有汉字,二是要出现中国。两个条件我们和国际足联谈了三个月。”与之同时,英利内部的足球队也被临时组成舞狮队,前往南非为球迷们“加深印象”。

    除此之外,外界对于英利的另一个质疑还集中在赞助效果上。太阳能光伏组件在销售上以B2B为主,客户主要集中于大型电站工程等,英利的产品并非麦当劳、可口可乐之类的终端消费品,巨资赞助体育赛事是否划算?

    苗连生大手一挥,神情有些不悦,“谁说太阳能电池组件就一定是B2B模式?难道终端消费品就一定要是洗发膏、矿泉水?”

    公允地说,目前欧洲市场的家用太阳能系统开始升温,在大型电站订单逐渐萎缩的当下,英利凭世界杯借船出海的做法并没有错。

    三问中国英利

    赞助世界杯可以看作英利近二十年来最大一宗营销事件,但这一事件并不足以折射苗连生的彪悍性格,也难以还原这家长期藏在深闺的企业的现实全景。

    那么,真实的英利怎么样?

    ——“领导来了!”2010年6月30日,保定骄阳似火。望着远远驶来的那辆丰田越野车,几名正在闲聊的保安骤然起身,神情不乏紧张。

    保安口中的“领导”正是苗连生。在英利,能被称为领导的只有苗连生一人,其他高管则一律以“总”相称。原因据说是有一年某位员工在企业内部撰文发出号召,由此便产生了这不成文的规定。

    苗连生有15年的军旅烙印,打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家国情怀浓郁,对政治乃至政策天然敏感——这在当今企业家谱系中属典型的“50派”。与他有着类似背景的包括任志强(博客)、任正非等,只是相比前者“向我开炮”似的战斗情结,苗连生更近后者的“隐忍”和“破发”。

    他称自己3万元起家,部队转业后,先后干过包工头、做过化妆品,甚至还开过迪厅。而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来源于化妆品代理,曾有媒体指出这桶金的重量是2亿。

    纵观其前期从事的项目,杂而凌乱且多扎堆传统行业,而1993年他却突然从日本引进一条太阳能霓虹灯生产线,只身闯进新兴的光伏产业,彼时他37岁。

    在英利,苗连生的威权形象相当固定,在光伏行业他同样是有着暴龙脾气的价格屠夫、成本杀手。在这家崇尚军事化管理的企业,苗在17年之间,悄然建立起一个从硅料生产到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应用系统的太阳能王国。全产业链让英利区隔于国内同行,

       

3/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