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钧策沈炼、尹萍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被人们高山仰止,他的经营之道、管理之术又被人们学习借鉴。“自来水哲学”、“堤坝式经营”、“非100即0的质量理念”、“玻璃式经营”不断被人们前仆后继地追随和实践。他也因其思想的深邃、实践的广博、贡献的伟大被企业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们称为“经营之神”。
今天,我们纵览松下幸之助的一生和事业,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对真善美不断追求的精神执着,是一种“达者兼济天下”的东方儒家风尚,然而这样的执着和风尚下却指引和折射着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规模效应”、“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为客户创造价值”、“风险预警”、“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等等。
美丽的经营哲学
1927年,松下成立电热部计划生产电熨斗。当时全日本电熨斗每年销量不超过10万个,每个价格在4~5元。松下幸之助认为:“这么方便的东西,但因为价钱贵,很多想用的人都买不起。因此,只要降低价钱,就会有许多人去买。如果很多人要买,乍看起来月产一万个似乎多,但实际上是能够卖出去的;先决条件是,降低价格,使大家都能买得起。”于是松下决定,以大量生产来降低价格,每月生产1万个,销售价格3.2元,大获成功。
“经营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益,而只是将寄托在我们肩上的大众的希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完成我们对社会的义务。企业的责任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相对于“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豪言壮语,松下幸之助用简单而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企业使命的真谛。松下公司也定出了企业纲领——“彻底认识产业者的使命,谋求社会的改善及进步,进而贡献于世界文化。”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要承担起消除贫困的责任,人类社会服务,而企业获得的财富则是在不断追求这样的使命中随之而来的。
正是在松下幸之助“自来水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松下公司产品以“质优、价廉”引致了“规模化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松下电器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而老百姓也从松下的不断实践中获益——电熨斗、收音机、电视机……一大批模仿和创新产品的大量面市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试图用“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排序来与松下的思想呼应,也试图用“企业社会价值”、“企业家慈善”这样的华丽辞藻来标牌,但这些都不及松下对企业使命的终极思考和实践的彻底和冼炼。从“自来水哲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条美丽的社会财富和幸福的帕累托最优曲线的现实实践,看到了对于人的最大尊重,看到了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关心。
美丽的经营之道
张瑞敏当年砸冰箱时的铿锵声至今在耳边回荡,其“非正品即废品”的质量理念正是来源于松下最基本的一条经营原则。“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任何商量!”松下掷地有声地说。松下强调“销售产品要像嫁女儿”一样,“将自己的产品呵护负责到底”,还强调“以质量竞争和以服务取胜”,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厌恶压价倾销和排斥同行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认真和执着,不仅仅是对于产品的关注,而更多的是对人的认真、执着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