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经之道
美丽的“经营之神”
2010-03-25 13:57  浏览:1653

    不断发展壮大的松下公司并没有像江河入海般洪流奔涌,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松下幸之助的心态没有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而变得浮躁,反而愈发重视风险的控制。1965年2月,松下幸之助提出了“堤坝式经营”的理念:堤坝既能调整水流,又能利用水力发电。修建堤坝既能够保证安全,又能够创造价值。同样,市场如同河流,经营如同堤坝。在商品制造销售方面,松下幸之助主张建立后(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备设备以根据经济变化而调节商品供应;在资金、库存和人才方面,松下也有相应的“堤坝”进行调节,以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周期性震荡,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

    在发展壮大之时保持头脑冷静,在风平浪静之时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创业历程中的跌宕起伏让松下幸之助更加理性、谨慎。不仅要建设和运用堤坝,还要注意堤坝的护理。要明确堤坝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不能偏离顾客导向。松下幸之助平和而理性的经营心态与当下许多企业一味追求做大做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堤坝式经营”理念不仅没有减缓松下前进的脚步,反而能使经营变得更加稳健,获得高额利润进而为社会带来真正的安定和繁荣。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也对松下的经营之道推崇备至,在我国地产正热之时,针对不少地产商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暴利心态,万科提出了“高于25%的利润不做”的口号,拒绝追求暴利,而是通过规模化来实现利润,反而引领了万科的茁壮发展,巩固其业界霸主的地位。

    美丽的管理之术

    松下幸之助整个经营思想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和对自然法则的掌握之上的。他提出了“人是万物之王”的人本观念,企业是“人”的事业,好的企业要先培养人才,“造人”先于“造物”。为了使员工能够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和责任,松下幸之助为松下公司制定了著名的“松下精神法则”,即: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恩报德。松下幸之助关于人性与经营之间关系的这种认识立足于日本式的集体主义。他十分乐意在公司中充当家长角色,号召全部员工和睦相处,同舟共济。作为雇主,松下幸之助与员工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他把创业之初随时将经营状况通报给员工的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坚持“玻璃式经营”,定期对员工公开盈亏、阐明规划,从而有效激励士气,保证上下一心。

    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经营就如同人的一生,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企业也是如此。他认为企业的真正使命在于实现社会繁荣,而非赚取利润。这和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基业长青》中阐述的观点不谋而合。企业有如人一样,利润就像人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人不能只为了空气和水而生活,企业也应该有贡献社会的使命。

    基于这样的人本理念和社会责任,“人才立业”成为松下的基本经营方针。松下幸之助不苛求“100分”的人才,而选择“适用”的人才。相比技术,他更看重人才的是毅力和热忱。松下幸之助突出强调员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要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所在企业的使命。作为松下大家庭的家长,松下幸之助关注的不仅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创利,也不忘为员工的自我发展铺垫道路。他在公司设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下属八个研修所和一个高等职业学校,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自我提升。

    美丽的经营之神

    健康和成熟的心智是美丽的,也是成功的关键。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