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关
植入式广告困局:接触点不等于一切
2010-07-21 10:58  浏览:203

    香港和台湾的电视媒体越来越西化了,无论是翡翠台的《甜甜美食大特搜》,还是台湾当红主持人吴宗宪的《周日八点党》,都开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品牌植入倾向。节目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围绕着“吃”展开的,由“吃”引出一个个小吃店、休闲山庄、食街、酒店与名厨师,然后赤裸裸的双手夸赞,在镜头前尽情做秀。

    很少有人认为是广告,即使明知是广告,我想也仍然会有大把的人去看,这就是植入式广告的魅力——同样是广告,传统的电视广告就象过街老鼠,轮到广告时段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电视遥控器,可植入式广告却不同,幽默的主持人、好玩有趣的内容、出其不意的段子,想不喜欢都难。

    “直白式”与“可读性”广告效果日衰

    在媒体高度成熟的国外,节目与广告大都是融为一体的,当观众津津有味地对着电视陶醉着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时,没准是在看宝马的新车上市专题片。“小心了,别被糟透了的广告俘获”,一些反广告论坛里,时时会看到这句惊悚式的广告浮动。然而,遗憾的是,难以抵制电视与网络诱惑的观众,还是情不自禁的看着新闻、互动节目、电视剧,甚至广告,以一种完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让观众防不胜防。

    赤裸裸强迫式预告的硬广告越来越少了,今天的电视银屏上,诸如“送礼就送脑白金”“商场隆重开业,幸运大礼等你拿”等单刀直入式的广告已遭遇了明显的抵触,取而代之的是广告画面变得更有质感、情节更吸引人、语言更具魅力。企业主管媒介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广告的“可读性”,他们希望观众能象看节目一样看他们的广告片,最好能聚精会神,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力图影响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和看法。

    “可读性”广告是现行广告界最火热的时髦。管理者总是宁愿相信会有人在广告播放时,能放下手中的遥控器,静静的看着5秒、15秒、30秒甚至更长的广告片直到结束,然后心里产生想法,“不错,下次定要去尝试下”。可是,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他们或多或少的失望,随着广告越来越多、观众对广告的忍耐力越来越有限,广告,不管是赤裸裸的直白广告还是温情式的“可读性”广告,被观众用遥控器按掉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不少媒介经理在一次又一次令人沮丧的广告效果评估调查数据面前丢掉了饭碗,广告片大额的制作费用、无明显效力的媒介投放让媒介经理的职位变得难堪,这是一个融合了高技术、关系、资源与压力的岗位。决定媒介投放效果的因素实在太多:广告片的质量、诉求策略、表现效果、媒介行程、购买谈判、销售跟进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让媒介效果大打折扣。管理者很容易迷惑,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效果孰优孰劣,坊间众说纷纭,可在繁复变幻的信息环境下,究竟该如何决策?

    媒介经理每一个决策花的都是老板的真金白银,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而销售形势仍不温不火,老板终究有一天会压抑不住他心中的不满。负责媒介投放的管理者必须清楚,老板不满最根本原因在于他当初狠下心签字批示的媒介费用效果甚微,老板宁愿维持现状,保持低水准的媒介投放,也不愿他痛下决心的冒险归于失败。

    这种微妙的心理会迫使媒介经理尽力寻求低成本、效果也不太坏的媒介,或者高成本、并保证稳定好效果的媒介,如果他想在自己的媒介经理办公室上坐得更久一些。

     

1/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