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关
广告创意案例:逻辑牵强的失败广告
2010-07-21 10:58  浏览:133
是的,这就是我要讲的创意的逻辑问题。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接受你的产品(品牌)信息是下意识的。而绝不是像在MBA课堂上那样跟老师来回讨论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他们记住你,是因为按照他们的简单逻辑来联想起来的。

    比如,乔丹代言耐克运动鞋,他们就记住了。因为乔丹是著名的篮球运动员、是典型的穿运动鞋的人,他所穿的鞋是耐克的,肯定是不错的鞋,这既利于提高耐克的形象,又利于加深对耐克的印象。然而,刘翔代言一个香烟品牌,绝大部分人却记不住。因为,逻辑太牵强了,消费者没有意识和精力去把这互不相干的人和物联想在一起。

    美国权威品牌专家特劳特一再强调,我们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脑子里固有的思维模式,那是件徒劳无功的事情。我并不推崇美国佬,但我也不能排斥人家的正确观点。他就是告诫人们:营销一定要围绕消费者的简单的思维逻辑来做,而不是把复杂的、牵强的东西强加给消费者。懂得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不讲逻辑或逻辑牵强的危害了。下面,我们再看看那三条广告。

    首先是防盗门广告。

    这条广告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撑点和卖点之间的逻辑太牵强。仔细想想,“因为名牌,所以安全”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名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还是高于杂牌货。但问题是,名牌的防盗门多去了,光讲“名牌”肯定难以打动消费者。况且,这个品牌和“盼盼”防盗门相比,知名度根本不在话下。

    对防盗门而言,诉求“安全”是对的,谁都不希望买回去一个“不安全”的防盗门。但“名牌”和“安全”不能直接建立联系,也就是“名牌”不能作为“安全”的第一支撑点。如果这条广告略改动一下,用广告片80%的篇幅解释这防盗门的安全技术(如5重保险锁、钥匙孔密码保护等)和钢板的牢固程度(如无焊接钢板、高防弹系数、高耐撞击系数等),然后再讲“因为专业,所以安全”,也许好得多。这样,至少消费者会明白它到底有多“安全”。

    再看看糖浆广告。

    这条广告“老虎追女人”的故事情节倒是很容易让人记住的。但人们记不住品类名称和品牌名称。如果换一个产品,也许这个创意还行,比如猫食。人们常说“照猫画虎”,总是在猫和老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民间还流传很多关于猫和老虎的故事。那么,一个威猛的野生动物(老虎)都爱吃的猫食,肯定是好的猫食,如果你有一只爱猫,看到这条广告,也许真的去买了。

    然而,对人喝的止咳药品而言,这个创意就牵强了,根本建立不起任何联系。而且姑娘被老虎追赶的镜头带来很多负面的联想,消费者没准因此而对这个产品的品质产生质疑――“喝了,也许要我的命”。所以,不得不说这个创意有问题。

    最后是乳酸饮料广告。

    这条广告,更离奇了。一个酸酸甜甜的乳酸制品、一个要喝进肚子里的休闲饮料和皮肤病(青春逗)到底有何相干呢?恐怕,少女们因为青春逗而买那个饮料吗?再说,广告也没有讲这个饮料能治青春逗啊!

    创意者可能想表达一个“酸酸甜甜”的心理感受:对女孩子来讲,长逗逗是多么糟糕的事情,但可以化险为夷,把它化妆成脸上的一种打扮。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