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
奶企与产妇的博弈 第一口奶争夺战
2010-08-22 12:23  浏览:6851
今年2月3日,一篇报道揭露了医务奶粉的营销黑幕:“医生每向企业提供一名孕产妇的个人信息,将得到10元至30元不等的‘取单费’。如果成功推荐孕产妇购买本企业产品,将得到60元以上的‘续吃费’。”

    据悉,超市内出售的各种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大多是900克一罐或500克一罐的。而商家免费赠送给产妇的试用装,一般都是300克一袋。而这300克也是商家经过精心计算的,恰好够一名新生儿食用一周。一旦新生儿第一周一直吃这个品牌的奶粉,他就会对这个奶粉的味道印象深刻,一周后再换其他品牌,往往会被小宝宝排斥,这样就迫使产妇不得不一直购买这个品牌的奶粉。对商家而言,争夺到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就意味着争夺到了新生儿从出生到断奶期间全部奶粉的使用权,其间获得的利益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之为“乳头错觉”的现象。妈妈的乳头和奶嘴感觉明显不一样,对新生儿来说,用奶嘴吃奶要比吮吸妈妈的乳头容易多了,宝宝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奶嘴,就会给妈妈带来喂养困难。商家在争夺孩子“第一口奶”的同时,也是在与妈妈争夺孩子的“喂养权”。

    一位网友妈妈在自己的博客中,把自己喂养孩子的经历形容为“奶瓶和乳房的争夺战”。她在博文中记录了自己的小宝宝因为习惯了奶瓶而不愿费力吃母乳的苦恼,她不得不把奶水挤出来装进奶瓶里喂养孩子。最终,在乳头矫正器的帮助下,小宝宝极不情愿地开始吮吸妈妈的乳头,这场争夺战也以乳房的胜利而结束。

    记者调查

    促销花样繁多

    还误导消费者近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多家超市和一些妇婴用品专卖店,发现0至6个月婴儿奶粉的促销和送赠品的活动非常普遍。而根据国家规定,0-6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被称之为“一段奶粉”,是禁止在医院、商场、超市内打折促销的。

    记者注意到,每个品牌的奶粉在商场的促销力度和方式均有不同,有通过“买五送一”之类的方式直接促销的,还有直接打折的,还有送各种赠品的。面对这些违规促销的诱惑,一些年轻妈妈很容易动摇,并放弃母乳喂养。

    “这周受圣元奶粉事件的影响,很多品牌的奶粉都不好卖,其中圣元婴儿配方奶粉才卖出去两袋。”昆明市南屏街家乐福超市一位销售人员说,近期由于奶粉的销量大减,一些厂家不得不采取促销措施。

    在小西门的沃尔玛超市,各个品牌奶粉的推销员都在尽力说服记者购买。某国产奶粉的促销员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们这个牌子的奶粉,不管你买哪个阶段的,只要满一千元,我马上现场就送你一辆婴儿手推车。”在春城路国际会展中心旁边的沃尔玛超市内,某个国产品牌的一段婴儿配方奶粉,明确标示购满1200元就送儿童玩具车一辆。而某奶粉商家还借“周年庆”,将各种阶段的奶粉堆放在一起集中促销。

    记者发现,除打折外,夸大奶粉的功能也成了各大商家促销的重要手段。比如,有些奶粉的包装上标明:含有DHA、双歧杆菌、优选a乳清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核苷酸、叶黄素、亚油酸等等。有的销售人员还说,他们的奶粉成分接近母乳,甚至可以替代母乳。这种说法误导了不少消费者。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近期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指出,很多消费者对母乳营养成分的认识不足,配方奶粉永远也替代不了母乳,配方奶粉是人工合成的,但有些东西永远加不进去,比如抗体和乳清蛋白。

      

2/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