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经之道
道商与“道学三宝”
2010-03-25 13:56  浏览:167

检就是查验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违道之规;束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德之戒。处于“尊贵”高位的领导,一定要时刻检束自身,这样才能卑躬谦下,谨慎处世,守弱而强。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以提醒君王自身进行检束。

    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容颜、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用铜镜来观照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有什么不正之处;以历史来鉴定照察自己的作为,可以知道我这个做法是会兴盛、还是会衰败;旁边有这些良臣给我劝诫,我才知道所作所为是好、还是不好。而这三面镜子已经破了一面,所以他很伤心。这面镜子就是指魏征。

    老子给我们的第三件法宝,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并非不为,而是不妄动妄为,是“为而不争”,即谦让处后的意思。守柔处弱是老子一贯的处世哲学,老子认为,柔弱能够战胜刚强,不自夸的人才能功绩昭彰,不自矜持的才能长久,有道之士,循自然规律而动,顺自然之道而行,岂会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更不敢争强好胜而求先进树榜样了。正因为不敢为天下先,反而能够达到成为天下先的目的。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然而,这三位勇士都居功自傲,越来越飞扬跋扈,甚(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至连齐景公都不放在眼里。相国晏婴担心他们闹事,于是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齐景公为难地说:“他们三人武艺高强,要除掉他们很难。”晏婴说他自有办法。一天,晏婴叫人为三位勇士送去两个桃子,并告诉他们:“主公赏赐给最勇敢的人,谁的功劳最大,谁就有资格吃一个。”公孙接说:“我曾陪主公外出打猎,制服过野猪与猛虎,我理当吃一个。”田开疆说:“我曾为齐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也理应有我的一个。”古冶子见两只桃子已经被他们二人分了,十分气恼,愤愤不平地说:“我曾救过主公的命,可如今却吃不上一个桃子,我怎能受如此羞辱?”说完,拔剑自刎。公孙接、田开疆大惊,羞愧万分,说:“我们的功劳不如你,却先给自己分了桃子,实在太贪婪了。今天我们不死,是无勇的表现。”说罢,二人也拔剑自刎。晏婴用两个桃子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三个勇士。这三位勇士如果懂得“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哪里会不明不白地命丧黄泉呢?

    在老子的学术思想中,这三件法宝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贯穿的一条主线,即是如何“保生”。老子接下来告诉我们:“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圣人胸怀慈爱之心则能自然地勇于作为,节俭虚怀则能够自然的生发壮大,为而不敢争则自然地成就大器。今人舍弃慈悲之根而去勇于作为,舍弃俭朴之本而去强求壮大,舍弃柔弱之体而去目空一切,事事争先,这样只能走向毁灭和死亡。为什么呢?答案尽在“太极图”中。而在这“三宝”中,慈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能够持守慈爱之道,则战必胜,守必固。这绝不是老天爷在救你,而是你的慈爱之心调和了阴阳矛盾,护卫了你。

    后来,孔子继承了老子“三宝”的观点,他对于修身的要诀,提出了五个字:温、良、恭、俭、让。温就是温和稳重,不走极端,善于自控;良就是慈爱、善良;恭就是态度恭敬严谨,无懈怠之心;俭就是节约;让就是谦逊。这五个字给我们刻画出了活生生的一个经典的儒者形象。对照一下可以发现,“温”和“良”大致相当于老子的慈,“俭”这一条孔子和老子都有,而“让”与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相当。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