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印的“牙签肉”从此在学生中越销越旺,有时他卖完了,学生还缠着他要。见“牙签肉”卖得这么好,学校附近的几个小店就找他进货,他也正好把精力放在生产上。每天傍晚,他前往各个小店,统计第二天的要数;回来后,再按照定量生产。出乎意料的是,他常常刚为一家小店送过货,还没赶到另一家小店,前面小店的老板就追来了,说:“快!快!‘牙签肉’卖完了,赶紧再送些来!”就这样,短短几个月,“牙签肉”迅速风靡邢台的各个小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高峰时,他一天就能销售几万支。到后来,很多小学搞联欢活动时也纷纷向他预订。那些学校附近的小店,更是把“牙签肉”当成了赚钱的主要商品。这样,不到3个月,车明印就挣了几万元钱。
车明印每天忙得腰酸背疼,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后来,他见实在忙不过来,常常有人不停地追加要货,鉴于这种情况,他又招了几名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正式把“牙签肉”推向市场。
“晋升”名吃行列,一毛钱的小食品做成大事业
车明印心想:我耗费心血,好不容易琢磨出了这种新型食品,但这样小打小闹,依靠小店主打市场哪行?我必须让它真正进入市场,找到更大的销售商。
然而,“牙签肉”虽然顺利地打开了小学和小店中的市场,却并不能说明其他市场都能很快接受。由于“牙签肉”利润微薄,大的销售商谁会把它当回事呢?当他拿着工商和卫生部门的生产许可证,找到西大街食品批发市场时,人家一看这玩意儿毫不起眼,当即就拒绝了他。他一连跑了十几家,又是赔笑脸又是递香烟,好说歹说,最后,只有一家批发商答应代为批销。
终于有销售渠道了!车明印回到住处后,马上就开始了大量制作。不久,火车站附近的小贩和商店要货量骤增,还反映说“牙签肉”虽然很受旅客欢迎,但散装的“牙签肉”不宜携带,要求他对产品进行包装。接到信息反馈,他立刻意识到“牙签肉”在旅行者中的巨大市场,于是萌生了以自己的“牙签肉”取代火腿肠的念头。因为,在他看来,火腿肠虽然可口,但淀粉多,味道单一,没摆脱油腻味;而“牙签肉”外酥内嫩,具有麻、辣、咸、甜等不同味道,非常适合不同口味人的需要。因此,他决定针对旅客,设计不同的包装。
为了与火腿肠抗衡,争夺旅客市场上,车明印投资几万元,购置了加工设备,并着手将产品做成了从30克到150克,价格由0.30元到3元不等的包装。0.30元一袋的“牙签肉”主要供孩子食用和配方便面作为调味,而3元钱一袋的“牙签肉”则供旅客在旅途上下酒和食用。这些不同包装的“牙签肉”推向旅客市场后,一些旅客见其物美价廉,味道丰富,既可以作为旅途的休闲食品,又可以充饥和开胃,于是纷纷购买。销量好时,长途汽车客运站和火车站周边的各个商店和超市一天就能卖出几千袋“牙签肉”,他因此一个月就能收入十几万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