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在IT产业一样,抢占能源技术制高点,维持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
这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将是一场超级飓风。
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碳含量相对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基本是以环境赤字换取贸易盈余,转型亦非一蹴而就之事。而征收碳关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按照国内学者的计算,如果美国征收60美元/吨碳的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美出口的下降幅度为2.6%,高含碳产业的产出平均降幅为3%—6%。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一旦实施,碳关税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利器。
参与低碳游戏
面对来势汹汹的碳关税,出口企业应如何应对?
在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看来,“与其让美国人征了我们的碳关税,去补贴他自己的企业,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关税,所得的税收再补贴自己的企业,以达到企业改变结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在百万美元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的吨煤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这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在“节能降耗”问题上仍旧存在着巨大的降减空间。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研究员夏敏仁认为,低碳经济可助推产业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高能耗类的,现在要更关注出口商品的转型。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寻找新的、有别于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助力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
至于具体的应对措施,复旦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梓太认为,不能单一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发动,还要借重市场的力量、借助市场的手段加以推进。比如碳交易市场的培育,碳交易规则的确立。此外,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惩治思路,而是要多用征税这样的经济手段,如征收碳税、碳关税。
专家建议,出口企业一方面要从产品生产的细节入手,把“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降耗与升值同步,从而实现节约资源最大化和产品生产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在考量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相对低廉的能源价格之比之时,把谋取节约能源放在生产经营的重要位置。
此外,出口企业在应对碳关税时,还可以通过企业“走出去”,把生产基地建到国外去,把产品生产放到销售所在地,从而规避碳关税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出现:一个全球性的低碳发展游戏已经开始了。作为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也只能积极研究对策、全力参与到这一游戏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