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碳含量相对较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一旦实施,碳关税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利器。
200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教了近年来几乎所有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截至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反补贴和特保案增多,从2008年到2009年9月,国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产品启动了20起反补贴调查,其中19起是与反倾销调查合并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经济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在最近一个月里,在中美出版品市场准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案”以及“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的三个贸易争端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连连受挫。随后,欧盟又决定把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鞋类的反倾销税再延长15个月。可以说,在这场贸易大战的硝烟中,出口降幅开始缩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俨然成为各国的眼中钉。
在悄然而至的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将迎来更大的威胁:“碳关税。”
对“碳”征税大势所趋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如果说一个月前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成果的希望还比较渺茫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朗了。高度关注低碳经济的全球氛围已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正寻求以征收“碳税”的形式来改变目前全球的气候变暖及减排问题。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发达国家认为该类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今年夏天,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法案,从2020年起将针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上个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单方面宣布,将从新年开始对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35美元/吨碳的关税,以后逐年增加。加拿大也在酝酿相关政策。
另外,从2012年开始,2000多家航空公司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只要飞机经过欧盟的天空,就必须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付费。我国几十家航空公司均被纳入了征税范围。
由此看来,对“碳”征税已是大势所趋。
碳关税效应
有关专家认为:“一旦开征‘碳税’,绝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严峻挑战。”
在很多专家看来,碳关税是以往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出口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新变种,是限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贸易能力的新设想。“通俗地说,对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而言,就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而对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发达国家而言,则是一个商机。”
毋庸置疑,“碳关税”能够支撑美国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低碳经济为契机,以高盛集团所控制的芝加哥碳金融市场为纽带,统领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