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攻略
看精明马大嫂出招跑过CPI
2010-08-22 12:18  浏览:6468
  与CPI赛跑,民间有招

  百姓对物价的切身感受比统计数据反映的更高。

  8月,高温天掀起又一轮蔬菜涨价,蘑菇、青菜、大蒜、生姜纷纷加入了涨价阵营。

  “以前每个月买菜的支出大概700多元,现在一个月起码1300元。”杭州“马大嫂”叶女士翻开自己的记账单告诉记者,现在便宜的包心菜、冬瓜上桌频率高了很多。

  杭州退休老师朱春玲去年退休,赶上了加工资,每个月多了1000元。不过,油价米价肉价不断上涨,钱越来越不经用。“现在吃啥啥就贵,夏天要多吃姜,一周前还是6块一斤,现在一斤老姜要7块多了。”不过,朱春玲在自家阳台里种满了各种时令瓜果,省钱的同时还响应低碳环保。除了节流,还有开源,现在每个月逢低买点黄金,还定投基金,现在账面的收入不错。“每个月赚点菜钱吧。”她说。

  家住城西的陆女士一家爱吃虾。不过,居高不下的鲜虾价格让她觉得有点“吃不消”。

  河虾,小小的50元/斤,大点的直奔75元/斤;基围虾,65元/斤,连最便宜的明虾、沼虾也要30元/斤……昨天,在凤起路农贸市场一转悠,丁女士有点下不了手,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河虾也就30多元一斤。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周日,在钱江晚报赠送的《沈一点》广告册中,有两家饭店的宣传单让她眼睛一亮:本月特价菜,基围虾250克,只要20元,比市场价便宜了2/3。昨天晚上,他们一家三口直奔这家店,大快朵颐,吃了一餐美味又便宜的基围虾。

  饭后,丁女士兴奋地在QQ上交流她的心得。她说,这个月,肯定还会再去光顾,这样也省去了下厨的奔忙。
2/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