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采用全面预算管理之后,很快大型工商企业就将其视为标准作业程序。而全面预算管理也从最初的计划、协调,逐步发展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势必与IT环境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以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困难,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核心是“全面”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将建立一个将战略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个连接战略与战略执行的管理工具。
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顾问尹栋梁说:“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强调的是企业预算与编制工作,侧重于目标管理,其核心在于“全面”二字。”
尹栋梁介绍: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始,企业首先要结合战略制定各级组织的年度目标,然后各业务单元就预算目标制定相应的业务计划。这就要求全面预算软件在预算编制反面应涉及到企业全面的业务逻辑,包括销售、生产、采购、财务、费用分摊、成本计算等方方面面。这要求软件能够建立全方位的业务、财务模型,满足企业管理要求和业务逻辑。同时,系统应注重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还关注投资和资本运营活动;不仅考虑资金的供给、成本的控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量、材料、人工及劳动力等资源间的协调和配置。其次,全面预算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动态过程,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科学配置,从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到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这也要求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设定数据全权,保证数据安全。另一方面要与会计核算系统密切配合,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支持,有效地激励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的激励活动进行。
信息化选型要求
全面预算是一个目标设立、业务计划、财务预算、控制预算、分析调查、绩效考核的闭环过程。信息化系统在功能上应覆盖完整的预算管理循环,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管理四大功能。在管理流程方面,应支持灵活的预算方案定义、同时提供预算编制、审批、控制、分析、调整等全流程支持。
全面预算管理决定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其中数据是由多维度描述的,这些要求信息化系统要建立在一个多维度的数据模型上,只有建立了多维度的数据模型,管理系统才能满足用户灵活多变的分析需求。
在预算编制方面,信息系统要灵活建立企业复杂的业务、财务模型、预算模型能够适应企业管理和业务逻辑变化,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提供预算管理流程支持,提供财务智能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
预算分析方面,信息系统要支持多维数据分析,可以灵活、快速完成下钻、上钻、旋转、切片、切块等数据分析、查询操作;提供数据结构工具,能够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中数据的能力;提供预测、模拟功能,快速做出预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