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名媛
商界女强人:海尔总裁杨绵绵
2010-07-21 11:03  浏览:180
记者也多次听过杨绵绵充满激情的演讲,一谈到海尔总是那么精到、新颖而富有冲击力。对于在海尔倾注了20多年心血的杨绵绵来说,海尔就像她的第三个“女儿”。

    人们喜欢将那些朴素而简洁的文字——突出的业绩、特别的影响力、管理的创新性和思路的前瞻性——看作是对这位两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位商界女强人”的中国杰出女企业家的真实评价。

    “给张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机遇”

    1963年,杨绵绵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这位出生于上海的22岁女大学生没有回到上海,而是在当地做了教师,后来又进过工厂,去海尔前在一家机关单位的引进办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碰到了张瑞敏,她的人生轨迹就变了。

    1984年,张瑞敏力邀杨绵绵到青岛电冰箱厂工作。许多年后,张瑞敏说:“当年力邀杨总裁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今天看来,当年的这种印象也许是朴素和直观的,却由此奠定了一位杰出商界女性的创业史。

    而杨绵绵在许多年后则说:“给张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机遇,跟他干,敢想事,能干事,能成事。”

    也许正是张瑞敏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杨绵绵。

    然而,杨绵绵的参与,是以艰苦和艰难为开端的。

    对于那次影响一生的跳槽,后来杨绵绵自己形容说,当时完全是从天堂来到了地狱。正因为此,她那时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那时候,真的是我个人都没有想过,这个冰箱厂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当时我想,张首席也就最多干两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结果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1984年,中国经济初破冰河,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氛围的大背景下,张瑞敏率先把质量大旗举起来,鲜明地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并将其作为海尔创业时期的最大目标和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前提。杨绵绵马上成了这一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和领导者。

    如果说,在海尔的创业史上,张瑞敏更像一个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创新者,杨绵绵则更像一个“布道者”,是她将张瑞敏的思想水银泄地般地迅速传播到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海尔独立董事、管理专家潘承烈评价说:“没有杨绵绵的工作,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她擅长将首席执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

    创新使人永远保持年轻

    杨绵绵不仅善于执行,她还是个善于动脑子的人。

    当初,由于不懂冰箱怎么造,她就去图书馆找做冰箱的书,居然真找到了一本,书名叫《电冰箱》,作者单大可。她打听到这人在上海,于是就赶到上海去请他做顾问,让他从头给自己讲了一遍冰箱的基本原理。后来,他们就自己画出图纸,然后用单大可教的“土办法”来造冰箱。

    这种对创新的执着追求现在已被海尔视为取胜的法宝。

       

2/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