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跨境
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结算试点开局良好,但目前还存在开展试点企业数量偏少、审批程序较为繁琐、企业选择结算币种的主导权较弱等问题,与社会各界的预期存在较大的“落差”。
港澳地区成为结算试点的前沿阵地
“2009年,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企业节省了近100万元的成本。”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戴锦文告诉记者。
结算试点受到了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金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明允认为,试点为企业提供了诸多好处与便利:一是增加了贸易结算币种的选择,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二是
在结算试点中,港澳地区成为前沿阵地。截至2月中旬,粤港、粤澳合计结算量占据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98%。“人民币在港澳及东南亚甚至东盟地区都已成为‘硬通货’,客户都乐于接受,结算试点在这些地区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跨境贸易结算处相关负责人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截至3月18日,广东中行已累计为广东近100家境内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超过35亿元,在广东地区(不含深圳)的市场份额近55%。该行还与中银香港等海外行深度合作,相继推出了跨境人民币
三大“落差”困扰试点之路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但这一步走得并不容易。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结算试点推进面临以下三大“落差”亟待填补。
“落差”一,开展试点业务的企业数量偏少,结算总规模较小,与社会各界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周高雄说,被列入结算试点首批名单的企业为273家,未及广东外贸企业总数的3‰;实际发生试点业务的企业约80家,仅占试点企业总数的29%;试点启动以来全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累计不到43亿元,仅相当于广东2009年进出口
“落差”二,中小企业踊跃申请参与试点,但审核程序较为繁琐,目前入围者基本上是大型企业。
“从申报到审批通过,最少需要等上2个月的时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小组有关负责人说。记者在珠三角走访了一些有意参与试点的中小企业,得到的答复均是:申请已经打上去了,但什么时候能批下来或者能否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有关部门会主动找上门去,相关的审核手续一周左右就办出来了;我们这些抗风险能力弱、急需人民币结算来避险的中小企业,只能是苦苦等待。”一位从事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企业负责人说。
“落差”三,企业选择结算币种的主导权较弱,本地企业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热情与境外客商对人民币认同之间还有较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