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分析
五一假日“瘦身” 消费不减
2010-03-25 16:18  浏览:259

  

 经济低迷叠加长假改短,2009年“五一”假日消费受影响几何?“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市场销售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商务部日前发布报告称。但对比以往数据来看,零售业销售额的同比增幅减缓。各行业繁荣的假日经济数据,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5月3日下午16点33分,商务部在其网站上公布,其监测的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下称“千家店”)在5月1日至3日内实现销售额120亿元,同比增长9%。

  在“五一”期间,金银珠宝、家电、汽车等商品尤为热销。商务部报告称,5月1日至3日,其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的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9.60%,这是搭乘了“五一”期间“新人扎堆结婚的东风”;家用电器和汽车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40%和9.20%。

  不过,即使是增幅最大的金银珠宝销售额,仍远低于2008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月30%-40%的增幅。“人们购买金银珠宝主要是为了增值保值,2009年一季度金银珠宝的销售跟2008年比差很多。”一位投行零售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说。

  汽车的销售走旺,则是“受到了汽车购置税下调和油价下降的影响。”该分析师认为。

  商务部还公布了“五一”三天内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食品、服装、鞋帽销售额的同比增幅,分别为4.20%、8.70%和4.70%,“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由于缺乏2008年“五一”期间的销售数据,故难以判断2009年9%的同比增幅是否乐观。不过,据商务部数据,2007年(实行“五一黄金周”长假的最后一年)5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0%;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千家店”实现销售额近500亿元,同比增长18%。

  另一可参考数据,是2009年元旦三天假日期间“千家店”的零售额。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元旦节日期间,全国千家核心商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25亿元,在绝对值上与“五一”期间基本持平。不过元旦期间录得13%的同比增幅则要高于“五一”期间的9%。

  “千家店”的销售额增速是在2008年四季度开始出现显著放缓。2008年10月,该增幅突然从此前每月20%左右的高水平,降低至7.4%,为2007年7月以来最低增幅。此后,2008年11月和12月,“千家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5%和4.6%。

  不过,2009年1月,“千家店”的销售额同比增幅又反弹至24.5%。但由于2009年春节在1月,而2008年春节在2月,这一增幅难以说明问题。而此后的2月至4月,商务部也未再公布“千家店”的销售额数据,故无从比较。

  可以参照的是另一反映重点零售企业销售状况的数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下称“百家店”)的统计数据,虽然2009年1月的销售总额也录得了36%的同比增幅,但2月即出现两位数负增长,将今年前两个月“百家店”的零售额累计增速拉低至8.76%。3月的同比增幅更进一步下落到6.34%。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全国300余家商业企业的信息进行统计。

  综合考察各项数据,“五一”期间“千家店”9%的销售额同比增幅,仍难言“平稳较快增长”

  另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联今天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众的银行卡消费呈现快速升温的态势,银行卡境内跨行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六,境外交易额同比增幅为百分之五十三点五。

  统计数据显示,有多类商户的刷卡消费额同时快速增长,其中,超市、餐饮、航空购票、宾馆类商户刷卡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四十九点五、百分之三十一、百分之二十七点二、百分之二十五点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联总裁许罗德表示,银行卡交易情况是居民消费信心的“晴雨表”,多类商户交易金额较大幅度增长,不仅意味着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仍然旺盛,更充分表明民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依然抱有坚定信心;银行卡交易额在节日期间的较大幅度增长还意味着银行卡支付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同时,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日益改善密切相关。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联将继续联合各商业银行,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要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的要求,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银行卡交易情况是居民消费信心的“晴雨表” ,“五一”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众的银行卡消费呈现快速升温的态势,银行卡境内跨行交易金额快速增长,这表明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仍然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