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前、危机时、危机后,公众心智中更容易形成关于危机的一些永难磨灭的记忆点、信息点。因此,就有了危机营销。
本案旨在与品牌网各界朋友交流当前全社会性甲型流感危机下的危机营销策略。
首先,我必须先明确一个观点:
此次危机营销,不适合采用唤醒恐慌式传播策略。
一、甲型流感危机
2009年
甲型流感危机
给这座星球带来什么?
悲观、或者在蔓延中的恐慌。
这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当前的主旋律。
流感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外乎三点:
1、没有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不可承受的伤害,终究归于沉静。这类轻度危机,人类文明史中,数不胜数。
2、在全球的围追堵截中,甲型流感坚定的步步扩散、变异。但感染者甚众,而相对却少有死亡者。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人类终胜流感。
3、灾难……
本案无意就众所周知的一些危机事态作深度解说,这里,只说:
在甲型流感的危机侵袭时局下,我们的企业危机营销该当如何……
二、危机营销是把双刃剑:
相比甲型流感实实在在的威胁,社会中弥漫的群体性失措反应则同样应该警醒。因此,哪怕一夜醒来,危机就过去了,留在公众心里的创伤同样难以愈合,就同样还有危机营销的舞台。
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并不只有文明的飞跃。就说一些区域危机(如此次墨西哥甲型流感),都被无限制放大。综观全球各国、各机构、公众在危机下的反应:
茫然失措者有之、心存侥幸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杞人忧天者有之、淡定自若者亦有之……
不可否认,社会事件、社会危机的炒作、营销确实能很好地借“势”而长。但企业同样必须承担借其“势”这一营销行为本身的所带来公众连锁反应,这是有风险的。公众会按其道德底线,评判企业的行为是否妥当。因此,危机营销就是一把双刃剑!危机营销某意义上是勇敢者玩的游戏。
三、危机营销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面对全社会性危机时局,任何有勇气拿起危机营销之剑的企业都应该是站在一个负责任的社会资源经营者的角度,去斟酌:
有所为,有所不为。
1、有所不为
危机营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则功成,用坏则事败。
比如,一些企业试图采用唤醒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恐慌性来反衬其品牌和产品。
应该注意一点,公众是会按其道德底线,评判该企业globrand.com的危机营销行为是否妥当的。
本案一开始明确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有所不为的一种。
2、有所为
那么,可为之处又有哪些呢?
我们传智卓越认为,
与其如履薄冰,不如坦荡、单纯。
单纯以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真实性情、真诚品行的企业,在危机时局下,去作公益传播教育。足已……
给公众,带去一些纯粹的公益性传播教育,抚平、矫正一些群体在危机时局下所展现的负面情态上的集体性失措。此刻的坦荡和单纯,就足显珍贵。
这,就是企业最珍贵的付出。
到此,企业家们或许能对危机营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考量了。
四、危机营销中的公益传播策略
在此,本案谨慎的提出第二个危机营销的观点:
抛却在危机营销中推销企业品牌、产品的习惯吧,这是危机前的营销思路和行为模式。
而公益传播,就是单纯的社会性公益传播。绝对不是企业品牌或产品+公益。
至此,如何对公众作纯粹的公益传播教育就很清晰了:
纯粹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
一段承载有企业独有情感视角的纯粹公益性传播电视片
或者,一张公益性平面、文案
或者,一些善举
……
这些,都是危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