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大女孩卖火柴 一单生意660元
2010-03-25 15:31  浏览:137

    ●上午10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她做生意坚决不起早贪黑。“如果他喜欢,一定会等着我开门时再次光顾。而且整条街就我独此一家,他只能等我。”

    ●本来只是想“玩票”,没想到,小小火柴商机无限。“有人一次就买了价值660元的火柴,后来在我的‘请求’下才‘住手’。”

    ●“开业来我没做过一次宣传,顾客和媒体记者都是主动找上门的。”她“语气”不小

    36岁的年纪,26岁的模样。这是王爱萍给我的印象。

    2000年从原襄轴公司买断工龄后,王爱萍开过美容院和快餐店。脑子灵活,口才极好,王爱萍说自己“做啥生意都有人抬庄,赚到了钱”。不过,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愿太吃苦。“餐饮业很赚钱,但很辛苦。我做餐饮生意时,吃苦的差事爸妈帮我分担了许多。后来,我不好意思了,就关了快餐店。”她说。

    好在老公有着不错的收入,王爱萍有条件当起了全职太太。去年3月,“游手好闲”了很久的王爱萍去重庆旅游。在重庆的一条街道上,她看到了令她惊讶的一幕。“那条街有咱们襄城北街一半的长度,密密麻麻的商铺里竟然全是卖火柴的,我从未见过那么有个性的火柴。那些火柴大多是十几块钱一盒,我一下子买了200多块钱的火柴。”

    回到襄樊后,王爱萍把火柴派送给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有人还欢呼雀跃哩。因为现在的这种艺术火柴不仅个性十足,而且送火柴是‘送财’的谐音,很讨口彩。”王爱萍告诉记者。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亲朋好友们的热烈反应程度还是让王爱萍意外。那时开始,她心里便产生了开一家火柴店的想法。

    寻寻觅觅了很久,王爱萍最终选择了重庆的“奇品堂”品牌。今年9月18日,王爱萍的火柴店在襄城北街开张。

    一单生意660元

    门面转让费及租金加上首批进货,王爱萍的新店投资了六七万元。虽然是做生意,但王爱萍说自己这次开店的首要目的不是赚钱。“可能是闲得太久的缘故,就是想找个自己喜欢的事儿打发打发时光。但是,小店开张后,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商机真是不小。”

    10月10日那天,小店里来了两女一男三位顾客,年纪大约都在40岁。三位顾客在小店里逗留了不到一个小时,最后选购了价值660元的火柴。“我看他们买得太多了,就说‘别买了,马上还有新货到,你们过些天再来。’他们这才‘住手’。”

    这是三位另类的顾客,在王爱萍的小店里,最常见的面孔是90后和80后们。

    为了“迎合”自己的顾客群,王爱萍还独创了“本店八不接待”准则,并把准则贴在一进门的柜台前方。“八不接待”充满了网络语言的率真、个性与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口气比拉登还牛滴;对咱员工不礼貌滴;说咱火柴过时滴;手拿假币或日元滴;买了火柴独自吞滴;不买火柴还嫌贵滴;看了半天还舍不得买滴;游了襄樊、逛了北街还不买火柴滴。“每个人进店看到这些准则,都会轻松而笑。这就是我要的效果。”王爱萍告诉记者,从开业至今,凡是进到她的店里的顾客,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

   


1/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